• 1
  • 1
  • 2
  • 3
學校動態
莞中通訊

生態科普活動(四)| 科考專題活動——“森林密語”青少年自然生態教育系列活動

作者:   來源:    發布時間:2023-03-13 10:34:08   點擊次數: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今年初,東莞市政府把實施科普教育“點亮”行動寫進了2023年1號文,大力開展科學教育,致力于將科技創新的種子種到中小學生心中。東莞中學不斷創新科普教育,將科普教育課程化、常態化,持續拓展延伸。上學期開始,初中校區新開設了“博士開講”系列科創課程和“生態科普系列活動”。

  由東莞市科學技術協會指導,東莞市東莞中學主辦、東莞市林學會協辦開展的《認識森林這座富礦——“森林密語”青少年自然生態教育系列活動》中的科考活動專題于2023年3月4日在大嶺山森林公園正式開展。本次活動有幸邀請到東莞市林業科學研究所蘇純蘭老師(林業高級工程師)為我校師生進行科學考察活動的指導。



-科考活動一:認識濕地-

蘇老師介紹紅樹林繁殖方式

  蘇老師首先帶領大家來到大嶺山的庫塘濕地,為同學們科普何為濕地、濕地的五種類型以及濕地生態系統對環境的巨大影響——地球之腎。介紹了最具有特色的濕地植物——紅樹林,為同學們科普了紅樹林名字的由來(枝干含有單寧氧化變紅)、可以排鹽的特點和海岸衛士、綠色物種寶庫等作用。接著,蘇老師拿出了提前收集的樹苗介紹紅樹林特殊的繁殖方式——植物界的“胎生”現象。樹苗內有著可以在水面上保持平衡作用的淀粉粒,同學們拿著“小樹苗”跟隨著老師一起感受著生命的奇妙。




-科考活動二:認識杉樹-

  蘇老師帶領同學們來到大嶺山的網紅打卡點——落羽杉觀景臺。在這里,蘇老師介紹了杉樹的常見種類——池杉、水杉和落羽杉,并教給大家如何通過各種杉樹的根和葉片來進行區分種類。


  狹長的道路,滿山遍野的杉樹,活潑好動的同學們興致勃勃駐足停留,與周圍的老師探討自己家鄉的杉樹,我校帶隊老師們也時刻提醒同學們注意安全,跟上隊伍。


-科考活動三:認識竹子-


  來到一片竹林,蘇老師提出問題:竹子到底是草本植物還是木本植物呢?以莖的形態,植物可分為喬、灌、草、藤,蘇老師從植物分類展開了對竹子的科普,內容包括了竹子特殊的繁殖方式、竹子的生長速度、竹子之“最”等等。在這片竹林,學生拿著、摸著、聞著一小段竹子,聽著竹子的科普,通過多感觀體驗法汲取著竹子的知識,相信這種學習方法更有利于知識的建構。



-科考活動四:認識“古樹”“名木”-

蘇老師帶領學生邊走邊進行科普


  百年以上叫古樹,稀有或有特殊意義叫名木。蘇老師對“古樹”、“名木”的概念、保護措施、長壽原因都進行了講授,其中為大家詳細介紹了恐龍時代就存在的蕨類植物之王——桫欏的結構(莖、葉、小葉、芽)和其有趣的生存法則。




-科考活動五:看動物界的“數學家”如何“畫餅充饑”-


蘇老師以講故事的方式講述“有洞洞的海芋”

  蘇老師以講故事的方式,繪聲繪色地描述有毒的海芋和吃海芋的錨阿波螢葉甲之間的較量。海芋葉片的結構和基于該結構分泌毒液自保的作用,被一種聰明的蟲子錨阿波螢葉甲通過畫圈圈的方式破解。為什么錨阿波螢葉甲要畫圈圈?為什么它畫的圈圈可以這么圓?蘇老師進行了有趣的科普,同學們在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和智慧的同時也沒有忘記在筆記本上不斷記錄。



-科考活動六:短萼儀花-


  蘇老師通過介紹和認識“儀態萬千的少女”——短萼儀花,讓學生了解廣東珍稀瀕危植物,深刻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最后同學們來到科普展廳參觀,展廳內展示了本森林公園中多種多樣的植物和蝴蝶標本,加深同學們對今天科普活動的理解和體會?!?/span>

  在此次“森林密語”科考活動中,東莞中學初中校區的師生在大嶺山森林公園里漫步,同學們在專家老師現場的精彩科普和我校帶隊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了本次科普的自然筆記,同時帶著自己做的滴膠作品、清新的竹節和豐富的知識滿載而歸。



  最后,感謝此次活動的各項參與人員,特別是我校初二年級道法老師李綺琪老師,她積極跨學科參與本校的生物專題科普活動,及時向學生滲透我國保護自然的法律法規;同行的四位生物老師鄧梓雋老師、盧淑婷老師、蔣艷老師和劉權沂老師全程陪同同學們科普探究,對學生關懷備至,細致入微。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日日,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国产精品每日更新在线播放网址,久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